水磨石施工工藝
水磨石施工工藝
工藝流程:
基層處理 → 找標高 →彈水平線→ 彈分格線 → 鑲分格條 → 拌制水磨石拌合料 → 涂刷水泥漿結合層 → 鋪水磨石拌合料 → 滾壓、抹平 → 試 磨 → 粗 磨 → 細 磨 (→ 磨光)
3.1.1 基層處理:將混凝土基層上的雜物清凈,不得有油污、浮土。用鋼鏨子和鋼絲刷將沾在基層上的水泥漿皮鏨掉鏟凈。
3.1.2 找標高彈水平線:根據墻面上的+50cm標高線,往下量測出磨石面層的標高,彈在四周墻上,并考慮其它房間和通道面層的標高,要相一致。
3.1.3.1 根據墻上彈出的水平線,留出面層厚度,抹1∶ 3水泥砂漿找平層,為了保證找平層的平整度,先抹灰餅(縱橫方向間距1.5m左右),大小約8~10cm。
3.1.3.2 在基層上灑水濕潤,刷一道水灰比為0.4~0.5的水泥漿,面積不得過大,隨刷漿隨鋪抹1∶3找平層砂漿,并用長刮杠以標筋為標準進行刮平,再用木抹子搓平。
3.1.4 彈分格線:根據設計要求的分格尺寸,一般采用lm×lm。在房間中部彈十字線,計算好周邊的鑲邊寬度后,以十字線為準可彈分格線。如果設計有圖案要求時,應按設計要求彈出清晰的線條。
3.1.5 鑲分格條:用小鐵抹子抹稠水泥漿將分格條固定住(分格條安在分格線上),抹成30°八字形,高度應低于分格條條頂4~6mm,分格條應平直(上平必須一致)、牢固、接頭嚴密,不得有縫隙,作為鋪設面層的標志。另外在粘貼分格條時,在分格條十字交叉接頭處,為了使拌合料填塞飽滿,在距交點40~50mm內不抹水泥漿。
3.1.6 鋪水磨石拌合料:先把地面水清掃干凈,薄薄撒一層水泥漿掃勻,隨即將用水泥拌好的石米先抹分格條,后倒入鑲條的四框中間,用鏝刀將石米漿由中間向四周角推送壓實抹平,罩面高出分格條1-3mm。找平后的石米漿表面再均勻撒一層石米,用滾筒橫豎碾壓,第一遍用輕滾筒碾壓,如平整不足部分用石米填平后,第二三遍用重滾筒碾壓,直至出漿均勻為止,并用鏝刀將壓出的漿抹平。拌合料上好后,于次日進行澆水養護。
3.1.7 試磨:一般根據氣溫和水泥標號情況確定養護天數,溫度適宜3-7天即可開始機磨,過早開磨石粒易松動;過遲造成磨光困難。所以需進行試磨,以面層不掉石粒為準。
3.1.8 粗磨:第一遍用粗金剛石磨,使磨石機機頭在地面上走橫“8”字形,邊磨邊加水(如磨石面層養護時間太長,可加細砂,加快機磨速度),隨時清掃水泥漿,并檢查平整度,直至表面磨平、磨勻,分格條和石粒全部露出(邊角處用人工磨成同樣效果),用水清洗晾干,然后用較濃的水泥漿(如摻有顏料的面層,應用同樣摻有顏料配合比的水泥漿)擦一遍,特別是面層的洞眼小孔隙要填實抹平,脫落的石粒應補齊。澆水養護2~3天。
3.1.9 細磨:第二遍用金剛石磨,要求磨至表面光滑為止。然后用清水沖凈,滿擦第二遍水泥漿,仍注意小孔隙要細致擦嚴密,然后養護2~3天。
3.1.10 磨光:第三遍用細金剛石磨,磨至表面石子顯露均勻,無缺石粒現象,平整、光滑,無孔隙為度。普通水磨石面層水磨遍數不應少于兩遍。
3.1.11 冬期施工現制水磨石面層時,環境溫度應保持+5℃以上。
注意事項 :
鋪抹水泥砂漿找平層時,注意不得碰壞水、電管路及其它設備。
運輸材料時注意保護好門框。
進行機磨水磨石面層時,研磨的水泥廢漿應及時清除,不得流入下水口及地漏內,以防堵塞。
磨石機應設罩板,防止研磨時濺污墻面及設施等,重要部位及設備應加覆蓋。
上一篇:水磨石質量驗收標準
下一篇:硅PU水性面漆施工工藝